企业新闻

顺丰,身在局中

2019-01-10 10:17:27 来源:中国供应链金融网
导读:

2018年,不少企业生死难测,比如ofo;活下来的企业也没能松一口气,比如顺丰。


市值腰斩,增长疲软的顺丰,冻结ofo资产仅是吃瓜群众的谈资而已。


更多人都在观望:顺丰深陷困局,这个曾经的物流一把手,如何熬过这个活下去都艰难的2019年?


前几天,一向低调的顺丰,蹭ofo的热点,上热搜了。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信息,2018年12月30日,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裁定,冻结ofo账户存款人民币1375万元,申请人为深圳市顺丰综合物流服务有限公司。


能在ofo退押金风波中,挽回资金损失,这得益于顺丰的先见之明——3个月前就已申请冻结ofo账户。


不过,相对于山穷水尽的ofo来说,在刚过去的2018年,有先见之明的顺丰也没好过多少。


风光与落寞,一年之隔


2018年最受关注的IPO非小米莫属。雷军2015年公开表示小米不上市。之后,有分析人士指出,小米可能错过了最好的IPO窗口。2018年的股灾印证了这点。


顺丰王卫也在“坚决不上市”阵营。不同的是,2017年2月23日,王卫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敲钟上市,顺丰控股于当年2月21日开始,开启了5个交易日的连续上涨,累计涨幅超过50%。并于3月1日达到巅峰值——3226亿,位居2017年A股市值涨幅榜首。


打了一手好牌的顺丰,2017年有多风光,2018年就有落寞。





2018年以来,顺丰股价颓势难掩,截止2019年1月3日,顺丰控股收盘价32.73元,市值1446.26亿元,相较于2017年的高位,市值蒸发约1780亿元。


资本市场的风吹草动,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运营现状或趋势。事实上,顺丰市值腰斩,早有端倪。


作为物流业的头部,顺丰股市表现欠佳,外部因素不少:受2018年的大环境波及,也有物流行业天花板的掣肘。


顺丰2018年3Q财报显示,作为核心业务的速运物流,毛利率下降2.27%,这是公司2013年以来首次下降。


此外,较2018年2Q末,顺丰的负债上涨58.23亿元;较2017年末,资产负债率攀升3.55%;货币资金下滑39.45%。


不止如此,顺丰2018年前三季度营收653.68亿元,同比增长31%,净利润却同比下降近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7.94亿元,同比下降近55%。


389.jpg


在4家A股上市的物流企业中,顺丰是唯一一家2018年三季报净利润出现下滑的。


没有永远的第一


2014年前后,风口的红利可遇不可求,很多企业都想借此进入快车道,顺丰也概莫能外。


那个时期最火的电商、新零售、无人售货等等,顺丰都做过尝试。


主营食品的顺丰E商圈,主营生鲜的顺丰优选,O2O社区便利店嘿客,专注供应链跨境业务的顺丰海淘,开放式无人零食货架项目“丰e足食”……概念很好,落地却不易,扎根更难,这跟2018年仓皇收场的共享单车很像。


同时,为了接入新业务,顺丰在并购方面也投入不少。


2017年3月以17亿元收购广东新邦71%股份,同年10月以55亿元收购敦豪的京、港分公司100%股权,整合DPDHL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的供应链业务……遗憾的是,增加了研发、销售费用,拖累了盈利数据,资本环境遇冷雪上加霜,回报周期加长。


抛开新增业务不谈,顺丰的优势业务也危机四伏。


有业内人士指出,物流业已是红海,生存本能居首位,入局者不仅在争夺低价市场,同时也在觊觎顺丰的地盘。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物流业市场份额大局如下:圆通(12.74%)、中通(16.83%)、申通(9.26%)以及韵达(13.56%),顺丰份额仅为8.41%。


除了物流业的对家,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也来势汹汹。


刘强东曾公开表示,“目前在中国范围内,唯一一家有资格称得上覆盖全国物流体系的,只有京东物流一家。其它的要不就是快递公司,要不就是仓储公司,要不就是快运公司,只能提供物流服务里面的一个类别,或是一个产品。”。


有数据显示,目前京东已建成的物流仓储基地总计超过250万平方米,在全国范围内运营的仓储总面积达1200万平方米。


马云也物流也是成竹在胸,“如果千亿不够,会投资几千亿,把阿里巴巴可以有的投资绝大部分投向物流”。


2017年9月,阿里巴巴宣布斥资53亿元增持菜鸟网络股份,增资后阿里持有菜鸟股权增至51%。


菜鸟物流从一开始就避免成为一家快递公司和仓储公司,尽管拥有自身的仓储基地,但菜鸟的定位一直是做其他物流快递公司的“数据向导”,为阿里提供了电商供应链及销售端,以及商品流通及配送的数据,成为阿里的物流王牌。


2018年的顺丰可以说是强敌环伺,要想突围,2019年是关键。


做自己最擅长的


往年,很多企业会在新年规划蓝图;2019年,这个蓝图变成了——活下去。


因为,相较于2019年的经济预期来说,2018年只是序章。


在当下这个流量为王、快速迭代的大环境下,比起扩张版图,一个坚不可摧的护城河更实际。


巨头BAT之所以能独领风骚,得益于其数据沉淀,自互联网诞生之际至今,二十几年的数据积累,对互联网时代的脉搏了若指掌,这是那些后起之秀无法比肩的。


同理,顺丰1993年成立,与申通同年,比韵达早6年,比中通早9年。可以说,在物流业最开始的“跑马圈地”时期,顺丰是占了先机的。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年中,顺丰拥有重货网点约900个,整体重货场地面积近90万平方米,业务覆盖全国31个省、291个主要城市及地区。


物流业,速度为王。2009年,顺丰航空成立。在京东宣布第一架全货机成功首航之时,顺丰航空全货机队规模早已突破50架,预计2020年,顺丰自有飞机将达54架。


空运快递的高成本,换来了顺丰在时效上的压倒性优势,物有所值。


有供应链这个核心优势,顺丰现阶段的颓势,可以说是调整期的阵痛。不过,战术上的重视很重要,因为再大的优势也是相对的概念,毕竟,企业的长远发展不能一直靠“吃老本”。


以订单为中心的快递订单流量,无法转化为以用户为中心的消费流量,这是顺丰的转型之痛。热门的风口可以追,但,顺丰显然没找到自身业务与风口的最佳发力点。


就像红杉资本创始人沈南鹏说的,创业一定要做自己特别擅长的项目。


顺丰应该在自己的优势——供应链上下功夫,利用已积累的数据,延伸顺丰服务的价值链条,为客户提供更多元的服务,将优势最大化,这比追逐风口要事半功倍。


供应链金融是契机


事实上,近几年热起来的供应链金融,对顺丰来说,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切入点。


有数据显示,我国物流企业的贷款融资需求每年都在3万亿元以上,并且需求缺口在90%以上。前瞻产业研究院资料显示,预计到2020年,国内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有望接近15万亿。


其实,顺丰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的布局由来已久,其最早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要从其物流服务中保价和代收货款服务等增值服务说起。


2013——2014年期间,顺丰衍生出支付、理财、供应链金融以及保价、保险业务,形成与物流快递服务相配套的综合性服务,以提升用户体验。


供应链金融需要结合“四流”,即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而纵观顺丰业务构成,顺丰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的主要发力点,在物流速运及物流结算方面。如何实现“四流”,至关重要。


在物流方面,主要有顺丰速运、顺丰仓配、丰顺供应链以及顺丰家;


在信息流和资金流方面,主要是自于B2B交易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数据,具体有历史交易数据、支付交易数据、物流系统信息以及征信引入,这些便于顺丰在供应链金融业务时进行评级和评估;


在商流方面,主要是由顺丰优选、顺丰海淘等。


如此看来,25年的积累,让顺丰布局供应链金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上市前,顺丰供应链金融四大产品,几乎涵盖了当时市场上所有和物流有关的金融服务。


仓储融资。顺丰的仓储质押业务,全部都可以实现动态质押。得益于顺丰的仓储数据实时在线更新功能


订单融资。主要针对与顺丰有深层次合作的客户。具体方式表现为:客户在发起订单时,把订单信息提交到顺丰融资平台,之后包括运输、仓储环节以及最后的交货的整个订单采购资金付款,全权由顺丰代为完成。


顺小贷。针对与顺丰合作且信誉良好,从事商品销售的实体经销商、电商等客户,在经营中产生的临时性资金需求而提供的5-100万元的信用贷款服务。


保理融资。通过买断顺丰大陆范围内所有供应商的应收账款后,由顺丰采购商直接将货款支付至保理公司账户的贷款业务。


然而,在顺丰借壳上市期间,集团金融事业部旗下的部分金融公司被悉数剥离,部分团队基本全盘解散。


2017年上市敲钟当日,王卫用“顺手付”APP给全体员工发了14亿元的红包。这次“顺手付”的”C位”亮相,让顺丰恒通得以幸免,而顺丰金融2B的业务被剥离,包括基于货物的仓储融资,基于应收帐款的保理融资,基于客户信用的小贷业务。


近来,顺丰在金融业务方面动作不断。2018年4月26日,顺丰供应链数据公司亮相;日前,据央广网信息,顺丰控股与丰收科技合作的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开始试运营。


金融业务的调整,势必波及供应链金融细分业务。有业内人士指出,保留下来的第三方支付产品顺手付结构很简单,对于金融整体业务的产品定位,布局等,顺丰可能没考虑清楚。


并且,顺丰在供应链金融方面有优势是一回事,如何把优势转化为市场是另外一回事。


如今,有实力的电商平台,比如京东、亚马逊、1号店等都在自建物流,还推出了面向企业的金融业务。在这方面,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已经占据了国内金融业务的前两个席位,强大的资金实力向来都是金融业务的根基所在。


有业内人士担忧,如果顺丰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只能笼络中小企业,那么增长空间相对有限。


结语


2018年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开始,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全球经济低迷,外需不振。


2019年,凭借我国政府拥有对经济的强大调控力,总体经济会出现调整,但大环境使然,不容乐观。


危机还是转机,向来都是相对而言。


风险与收益如影随形。谁能在这段众人皆醉的迷茫时期,清醒地看到自己能做的,并全力去执行,谁就能实现抄底买入,并于经济复苏之际在高点抛出,成为闷声发财的大赢家。


最坏的时刻,也是最好的时刻。


部分资料参考物流时代周刊


相关资讯

第三届建筑供应链大会建筑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论坛圆满收官!

为响应国家提出的“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战略,适应行业变革发展需要,2021第三届建筑供应链大会建筑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论坛于10月21日在...

一个产品经理的十年供应链之路

2020年春节,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我和全国人民一样,宅在家中,度过了一个毕业以来最长的假期。在家中宅了8天后,2月4日我戴着口罩,...

招商银行北京分行与北京产权交易所、北京绿色交易所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2021年9月7日,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以下简称招商银行北京分行)与北京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北京绿色交易所(以下简称...

“绿色金融 开放吉林——外资银行吉林行”成功举办

2021年7月23日-24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在吉林共同主办“绿色金融 开放吉林——外资银行吉林行”系列活动,助力外资银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