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至7日,2019青岛·中国财富论坛在青岛举行,围绕“财富助力航运贸易金融创新”这一主题,国内外行业精英开展深入探讨,展开多元而开放的思想碰撞。7月7日,海尔金融保理总经理刘中锡受邀参加“供应链金融与实体经济”主题高峰论坛,讲述“产业投行”模式指导下的海尔金融保理如何通过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并与行业专家学者展开充分探讨。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海尔金融保理到底是如何做好“血脉”这一职责的呢?
刘中锡在会上讲述了这样一则案例:在山东某玉米种植区,传统模式下,当地玉米产业链存在着种种痛点,急需改造升级。
对于当地种植户来说,农业产业化不成熟,信息不畅通,农民不知道加工厂的需求,容易盲目生产;在前期农资采购和后期销售环节又会被中间商层层挤压利润空间,最后导致辛辛苦苦忙一年,到头却赚不了几个钱。
对于当地玉米深加工企业来说,生产需求传递不到农民手上,同样因为中间商加价,加工厂的原料成本被抬高,原材料供给也缺乏稳定性。同时,他们也面临着一般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慢、融资难等问题。
面对各方痛点和产业升级的需求,刘中锡分享了海尔金融保理的“破局之道”。
作为海尔金控旗下企业,海尔金融保理践行“产业投行”模式,在实践中摸索出了“链式信用生态”模式,走出了一条资源整合、共创共赢的生态化发展之路,这成为上述玉米产业链案例破局的“绝招”。
刘中锡是这样解释这一“绝招”的:链式信用生态,就是在企业信用的基础上,链接资源方进行共创,通过信用变现、流通,带来产业生态的自演进、自迭代,简单来讲,就是让企业信用变现,产生价值。这同样也是海尔金融保理的自我转型升级:从单纯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升级为能够赋能产业、推动产业改造升级的信用生态平台,发展产业链金融,甚至生态链金融。
在山东玉米种植地区的案例中,海尔金融保理针对当地种种痛点,通过与农民、产业链各方交互,搭建“农信链”(农业链式信用生态)共创平台,梳理产业脉络、引入行业资源,构建出玉米产业生态圈。
即,通过打通产业链纵深,去除上百家中间商,建立了以合同为基础的信用增值体系,实现从化肥到种植到深加工到销售四维一体的信用经济闭环,让农民知道加工厂需要什么,按需生产;让深加工厂商能够追溯原材料质量,确保销量。这一模式为攸关方增利20%-40%。
这样,海尔金融保理聚焦产业链攸关方共创,剔除中间商,实现信息对称,最终形成良性发展的产业生态,参与各方实现增值分享。刘中锡还以当地农户刘某为例,作为该模式的受益者之一,刘某可以直接从化肥厂、农药厂、种子厂采购农资,可以直接将玉米销售给深加工企业,双方都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收入。
刘中锡表示,生态参与方共创增值是海尔金控“产业投行”模式的理念之一,“产业投行”模式就是指其服务应该从产业痛点切入,以创造用户体验迭代为宗旨,链接资本、科技、资源去赋能核心企业,开展物联网模式转型,重构产业的生态价值,实现生态各方增值分享。刘中锡感慨,在这些年的实践中,深刻的感受到金融只有回归实体,只有真正的扎根产业,才能获得最踏实、最长久的发展。产业投行指导下的链式信用生态实践目前已渐入佳境,从模式创新,到样板打造,再到模式复制,海尔金融保理在加速迭代金融服务模式、持续推动产业升级的同时,也将链式信用生态模式的实践探索推向更高的层面,助力实体经济加快发展。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