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系

疫情之下,产业互联网按下加速键

2020-02-22 21:08:46 来源:中国供应链金融网


医疗、教育、电商、云……所有的线路都在稳步推进,共同构成了一把排除万险、战胜疫情的钥匙。


我们相信疫情之下“危”“机”并存,我们更坚信人定胜天。


撰文|裴一多

出品|产业家(ID:CHANYEJIAWANG)


“从北京市区前往小汤山医院的路上并不拥堵,公交车内人也不多,路旁散落着各种酒店、别墅、温泉山庄,没什么人烟。郊区的节奏很慢,慢得就像大城市的一声叹息……”
 
这是十年之前非典笼罩之下的最真实侧写。
 
但从当下回头看,2003这个年份,也是互联网发展的起点。在目之所及的非典迫使市场做减法的同时,彼时的一些加法也在悄无声息的滋生成长。
 
那一年,周鸿祎戴着口罩去全国推广他的3721;也是那一年,刘强东化身线上客服,将京东电商主体全部转移线上;杭州居民楼里,马云更是看准“线上交易”的大蛋糕,正式创立淘宝;还有王卫顺丰、江南春等公司,同样在这次非典中找准时机,积淀企业内在力量,迎接不久之后的质变。
 
危机,可以拆分成两个字,“危”与“机”并存,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企业在众生皆难的疫情之下,逆势而上,点燃星星之火以成日后燎原之势。
 
十年前的非典为市场带来了互联网电商、线上交易模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十年之后的现在,智慧医疗、在线教育、生鲜电商等的产业互联网的各条线条又再次以不可阻挡之势重塑着人们的工作、生活观念。
 
如果说十年前,互联网电商从非典中寻找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那么如今,产业互联网也正在验证着时代发展的新趋势。
 
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每一人身上都是一座高耸的山,但终究有人选择攀上山顶,找寻通向未来的路。为此,产业家特此进行报道,以寻找在此次疫情之下那些崛起的产业新趋势和新方向。
 
智慧医疗“打怪”升级


在线义诊、远程医疗、医疗O2O、协同问诊、医学数据库、AI视觉识别共同构成了智慧医疗冲在一线的最尖锐武器。


从某种程度来说,“智慧医疗”算是迎来了年终大考。但这场考试来得如此汹涌而猛烈,以至对很多企业来说有些措手不及。
 
在线问诊、远程医疗、医疗O2O、协同问诊、医学数据库等各条支线都成了这个参考大军中的一员。
 
骤然站在聚光灯下的第一感受是:“忙”。根据阿里健康数据显示,截至1月30日,其在线义诊累计访问用户数超280万,医生数量超1000名,参加线上义诊的在线医生人均日接诊量超100单,而从腾讯医典反馈来的数据则是,从2020年1月18日到2月6日,腾讯医典的访问量高达5亿次。
 
海量数据之下是对整个智慧医疗系统的最大考验,从医生到技术,从设备到数据,从辅助诊疗到协同问诊,更可以理解为,智慧医疗的每一个环节都在这场疫情中被无限放大,任何一丝一毫的瑕疵都成为放大镜下的一个黑点被迅速矫正修订。
 
外人很难感受到这场智慧医疗大考的惨烈程度,唯一能感知到的是2月3日股市开盘当天,千股跌停之下医疗股的逆势上扬,不论是上游、下游企业都更为真实可视化地呈现在市场面前。
 
趋势之下,企业成了最佳承载者。腾讯的腾讯医典、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丁香医生等各家企业都免费开通在线义诊业务,向下游群众传播防护知识,向上游医院递送医疗设备和技术。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筹建过程中,远程医疗被同样搭载至其医疗问诊系统,辅助医生迅速问诊,直面疫情。
 
压力伴随着进步。根据易观数据显示,之前互联网医疗在互联网人群中的渗透率大概在3%,很多医院不接受远程问诊等模式,但随着本次疫情的爆发,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主动向互联网医疗靠近,主动通过远程医疗或在线义诊的模式完成诊疗工作。
 
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基于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在之前智慧医疗仅仅是作为线下问诊制度的辅助手段,市场对其的主流认知和关注度仍然保持在观望的态度。从某种程度来看,这场疫情为智慧医疗的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也同样使其真正立于外界钛光灯下,愈加成熟,也同样愈加可信。
 
客观来说,这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市场,据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整个市场销售额约为2514亿美元,同比増长11.50%。2016至2018年全球智慧医疗服务支出年复合增长率约为60%,而2019年全球智慧医疗服务产业规模更是超过4000亿美元。


在疫情的“催化”下,这个产业互联网的金矿在2020年想必也定会迎来更多量级玩家的觊觎。
 
“云办公”模式正式成型


当“云办公”成为疫情之下的共识,SaaS行业便有了更大范围的流量渗透,云计算和数据库开始成为疫情之下SaaS企业最强大的底层保障。


没人否认,在过去的一年里SaaS软件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而在疫情的当下,这些“井喷”的软件更是被“摆上了台面”,开始接受市场的考验。
 
一个毫无争议的事实是,“云办公”已经成了新冠疫情之下所有企业的共同选择,而选择的载体便是SaaS软件。
 
首当其冲的是企业微信和钉钉。从2月3日正月初十开始,上千万家企业、约两亿人在家远程正式开始协同办公,众多学子在家里同样开启了远程学习的模式。
 
而作为最大的两个企业OA平台,企业微信和钉钉都选择了免费使用模式。在假期开工的2月3日上午,两者都迎来历史流量高峰,甚至都一度出现了短时间的拥塞。


据了解,在疫情期间,腾讯推出的在线办公软件腾讯会议每天都在进行资源扩容,日均扩容云主机接近1.5万台,8天总共扩容超过10万台云主机,共涉及超百万核的计算资源投入。另一边,阿里云也紧急扩充1万台云服务器,以确保视频会议、群组直播、办公协作等功能。
 
显然,数据中心和服务器市场正在迎来新的扩容机遇。
 
在这里,有必要对这个产业互联网的新秀分支SaaS做个注解:在协同办公中,云视频、文本、语音都会大量消耗处理器和带宽资源。
 
更大的流量就意味着更为严峻的考验。
 
原因很简单,当这种协同办公的模式被全国数以万计的企业使用,等同于给OA企业出了一道堪比高考的试卷难题。更为高频的是教育行业,视频授课是其最为核心的模式,而视频相比于文本、语音消耗的带宽以及云资源会更大,教育行业为其带来海量流量的同时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压力作用在行业,分散在个体。可以看到的是,A股的三五互联、会畅通讯、二六三、苏州科达、亿联网络、奇心集团、泛微、视源股份、致远互联等几家通信服务上市公司都在努力支持云视频会议。同时,国内一些创业公司,如明心、融云等企业也在积极参与云视频会议的模式定制。
 
在需求的另一侧,是上下游的高压分离。云端承压的是大型的服务器集群和存储、数据库,管道则是需要光纤、宽带和4G/5G,终端则分散到智能手机、PC、电视等载体……
 
从某种程度来看,与其说“云办公”给企业微信、钉钉等在线OA软件提供了更大的流量,倒不如说是SaaS行业正在变得愈发成熟,不论是从软件开发还是硬件的支持,在疫情之下,这个行业经受着了这次堪比“春晚”的流量高峰,承载着最为关键的信息传递渠道。
 
中国SaaS模式正在日趋成熟。一组数据显示,去年SaaS市场全球年均增速是 16.7% ,而中国市场年均增速是 49%,远超全球平均水平,其在全球市场的占比也由5年前的2.93%提高到今年的7.65%。


可以预见的是,尽管目前SaaS行业的付费意愿并不明显,但这波疫情结束之后这个产业互联网的“网红”必将迎来新一波的井喷。
 
电商行业进度条“加速”

电商行业被加速,更大的考验来自于其中间环节供应链的处理,即根据大数据预测对于仓储的合理配置、与上游企业的材料协同、中间环节物流的智能配送和处理。


生鲜电商行业成了病房之外的产业互联网的“第二战场”。
 
当“抢菜”成为一句真实的口号之后,生鲜电商——这个被称为电商“最新入口”的行业开始被裹挟着冲向流量顶峰,同步承压的是这个系统内的各个配件—智能仓储、供应链管理、上下游协同以及基于大数据的物流配送
 
不论是武汉的盒马生鲜、还是北京的每日优鲜,抑或是美团、叮咚买菜等其他大大小小的社区生鲜电商,在这个疫情中,这个行业显然已经成了最重要的刚需行业,以此为媒介,保障人们的生活所需。
 
根据达达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春节防疫期间,京东到家全平台销售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470%;除夕至大年初六,蔬菜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了510%,水果同比增长超300%,鸡蛋增长770%,乳制品增长370%,水饺、馄饨等速冻食品销售额同比增长790%。


同时,据了解,从骑手方面来看,虽然叮咚买菜在年前就已经为春节期间预留了75%的骑手,每日优鲜也在华北地区投入1000多名骑手,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运力规模难似乎仍然难以满足旺盛的订单需求,之前的“三公里一小时达”“全城两小时配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延后。
 
可以看出,这次的疫情更像是为生鲜电商行业按下了加速键,各家在场上的资本取决于之前对供应链的把控以及仓储物流的智能管理。
 
从另一方面看,如果说之前生鲜电商的发展是温水煮青蛙,那么这次则更像是添加了助燃剂,谁能在这个“战场”上发挥的更稳定,谁就能更好地发展下去。
 
订单量的利好也伴随着居高不下的压力。如果一旦生鲜电商行业的上下游沟通不顺畅,即供应链出现问题,抑或是自身运力管理出现问题,则反而会成为灾难。
 
可以分析看出,就当下来看,这次的疫情对于大的生鲜电商平台而言是绝对的利好,但对于中小型电商而言,却是把双刃剑。即流量增加会助长规模,但若是对于供应链把控不够严格,则会出现“贪多嚼不烂”的问题,压跨平台。
 
一般而言,消费者4到5次购买就能形成习惯,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从起始阶段到最终结束还需要一段时间,在此期间,相信大部分消费者在生鲜电商平台下单的次数都将远远超过培养消费习惯所需。
 
不仅如此,线下需求转到线上之后,生鲜电商平台将被更多消费者所了解、熟悉,进而带动消费。
 
不得不说,这次危机对生鲜电商产业而言,更像是一次巨大的练兵场,但在源源不断的动力背后,却仍然考验着存活其中的个体对自身的定位。
 
即利好是对行业,但并不是针对每个个体。
 
在线教育的仓促“成人礼”
 

云处理器、带宽、硬件与软件的智能适配都成了这个行业被插上翅膀之后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打铁尚需自身硬,谁能更好地用AI、云技术解决问题,谁就能成为最大的赢家。


如果说去年在线教育行业是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的话,那么现今这个猛奔的行业则又是被疯踩了一脚油门。
 
事实显而易见。随着全国开学季的到来,在疫情影响下直播上课已经成了老师们授道解惑的主要方式,据钉钉官方数据显示,截至1月31日,广东、江苏、河南等20多个省份纷纷加入“在家上课”计划,超1万所大中小学、500万学生通过钉钉直播上课。
 
除此之外,此外,ClassIn、EduSoho、沐坤科技等在线直播平台均免费开放技术能力。而在线教育巨头新东方上的几十万学生也已经开始陆续接入新东方线上直播系统“云课堂”,上万老师也从线下转到线上。
 
从某种程度来看,在线教育更像是将未来几年的镜头猛然拉近,利用骤增的流量实现在线教育渗透率的提升。
 
从用户端来看,疫情的爆发之下,人们对于在线教育的认知程度会大大增加,对其接受度也在逐步提高;从企业端来说,在线教育企业的获客成本将因为特殊情况的出现降到最低,尽管后期可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流失,但随着用户接受教育习惯的养成,线上教育的用户活跃度也将大大提升。


更可以看作,和生鲜行业相同,对于身置在线教育赛道的企业而言,如今考量的仍然是企业本身的硬实力,而最终的赢家也将是在过去在硬件和师资力量最为雄厚的玩家。
 
教育与AI融合,竖屏模式,出版社线上化……这些都将成为在线教育的未来答卷。
 
除尺之外,一个强烈的信号是,随着全民线上教育的推进,更多低线城市的用户开始被首次触达,并且在此期间进行习惯的养成,而这批人的粘性更高,对于产品的认同度更高,但同样的,这也要求在线教育企业需要对场景和人群进行不同程度的适配。
 
流量越大,压力越大,要求自然也就越高。
 
数据显示,在2019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就已经超过3000亿,在线教育用户规模突破2.2亿人。而今年经过催化,这个数字或将实现跃迁式的增长。
 
在《阿里巴巴:马云和他的102年梦想》一书中,邓肯·克拉克曾写过这样几行字:“非典证实了数字移动技术和互联网的有效性,因此成为使互联网在中国崛起为真正的大众平台的转折点。”
 
或许在十年之后,会有人这样写道,“在2020年那个春天,在武汉的医院里,在北京的写字楼里,在杭州的居民楼电视屏幕前,产业互联网再次验证了它的必要性和趋势性。”
 
医疗、教育、电商、云……所有的线路都在稳步推进,共同构成了一把排除万险、战胜疫情的钥匙。我们相信疫情之下“危”“机”并存,我们更坚信人定胜天。
 
星星之火,终将成燎原之势。

相关资讯

2021中国产业互联网年会暨中国产业互联网优秀企业价值榜颁奖典礼隆重召开

由贸易金融杂志、产业互联网前线、中国供应链金融网主办的“2021中国产业互联网年会” 暨“中国产业互联网优秀企业价值榜”颁奖典礼隆重召开。

为什么好的产业互联网项目多在内陆二三线出现

疫情让“产业互联网”等企业服务加速了发展节奏,各行各业都在加快数字化转型,去寻求新的突破点。

【科法斯】聚焦世界贸易形势:尽管国际贸易受到意外干扰,全球价值链的前景依然光明

随着今年全球经济衰退,预计国际贸易也会大幅下滑,这是因为出现经济危机时,国际贸易的降幅往往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降幅。这是一...

产业互联网助力各行各业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变革

2019年,没有风口。这一年,资本寒冬笼罩着互联网圈,烧钱时代宣告终结,资本不再疯狂追逐所谓的风口,大公司也在勒紧裤腰带储粮过冬。但经...

新基建助推产业互联网提速

围绕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在医疗服务、科研攻关、协同办公、在线教育、物资调配等各条“战线”,5G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