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全球产业链最完整的国家,一旦中国的“机器”停摆,全球产业链都会受到冲击。但近日有专家质疑,既然中国的地位如此重要,为何疫情使中国经济停摆近1个月,全球资本市场却几乎“不为所动”?中国是否高估了自身的实力以及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其他国家是否借此机会寻找“中国链条”的可替代性?
事实究竟如何?中新社记者为此采访了10位专家,辨析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上的位置及被替代的可能性。
全球资本市场“不为所动”的真相是什么? “全球资本市场之所以平稳向好,是基于对经济基本面的判断。”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主任彭支伟表示,市场预计,此次疫情对中国的冲击是短期的,不会改变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基本走势,另外,从全球经济波动周期来看,2020年、2021年被视为全球经济温和回升期,全球资本市场有良好预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东艳表示,春节前后本就是贸易量较低的时期,再把库存因素考虑在内,中国疫情还未对全球供应链产生明显影响,这或是国际金融市场反应不明显的原因。 华宝基金副总经理李慧勇指出,近期为应对疫情,各国采取更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流动性,流动性的增加在资本市场最快反映出来,“当前全球金融市场的盛宴首先与流动性的盛宴有关”。 李慧勇还提醒,从经济到金融是有传导时滞的,中国的疫情肯定会产生不利影响,但这个不利影响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最终体现在金融数据上。 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究竟处于何位置? 李慧勇表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第一大制造国,2000年以来,中国制造的强度和广度大大提升,中国已具有全球最广的产业门类。 “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不言而喻。”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表示,事实上,中国受疫情冲击以来,全球金融市场并非波澜不惊,以汽车股票表现为例,疫情刚发生时,韩国现代汽车股票迅速下跌,正是因为该汽车的零件很多是从武汉周边采购的。 “在全球一体化的格局中,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停摆长期看一定会对全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外经贸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苏培科说。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何伟文表示,中国的疫情对德国汽车产业乃至德国经济都形成冲击。有德国媒体认为,疫情使供应链停止运转,失去了来自中国的补给,可能导致许多德国公司停产,这会让德国经济受到巨大冲击。中国英国商会上周发布的一份企业调查也显示,疫情暴发几乎让所有在中国的英国企业(97%)都受到负面影响,超过一半的企业(54%)受到重大影响。 受疫情冲击的中国会否被替代? “短期内肯定没有其他国家能够替代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贾晋京表示,产业转移有重置成本,很难在短期内实现。除非疫情使中国停工停产超过1年,否则并不会对中国的产业链条造成严重打击。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也表示,疫情只是暂时情况,为了短期影响事件而劳师动众进行产业转移是不划算的,产业转移类的投资决策都会以至少5年至10年的前景为前提进行考虑。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表示,一个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不是由短期因素决定的,而是由长期因素、由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决定的,中国有数量质量兼备的劳动力、优越的基础设施、齐备的产业配套环境、极具潜力的庞大市场及持续的对外开放政策等,短期的市场需求或可通过寻找替代供应商的方式弥补,但长期来看,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不可撼动。 “短期事件无碍中国供应链大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中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其中主要就是供应链的贡献。越南、印度等国家都不具备替代中国产业链的条件。但尽快复工复产,这是中国在防控疫情同时的当务之急。 本文摘编自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