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下行,部分客户风险暴露,给银行造成较大损失。出现新增预警信号和风险问题客户不仅有中小型问题客户,还有大型国有企业风险暴露。关联企业授信风险、上市公司风险传导、区县区域经济风险问题也不容忽视。为提高大家对授信客户的风险识别能力,本文通过日常风险管理经验,对风险客户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各类风险客户通常存在共同特征,现分享如下:近年来不同行业呈现出行业整体衰退或发生阶段性困难,如钢铁、白酒、酒店经营、房地产、建筑行业等。而在行业风险到来时,由于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上下游拖款等因素,很少有企业能独善其身,因此一定不能报有侥幸心理,应尽快撤退。 金融机构存量问题贷款授信金额大,化解困难已给金融机构发展造成巨大压力,如钢铁、白酒、酒店经营、房地产、建筑行业等。新暴露的汽车行业风险,使本地大型企业长安、银翔、力帆主厂及配套企业、汽车经销商经营普遍下滑,风险客户频发。在行业风险到来时,大浪淘沙很少有企业能安稳度过,因此一定不能报有侥幸心理,提高对风险的预判能力,尽早果断压退,跑赢大市和同业,不接最后一棒。例如,从之前所接触的新能源汽车问题企业情况来看,问题企业属于汽车配件制造企业,国内汽车行业出现的产销下滑行业风险对企业影响较大。企业投资新能源汽车板块,受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调整,不仅未实现预期收益,反而为流动性紧张雪上加霜,财务指标迅速恶化。如能提前预判行业风险影响,或许可以避免金融机构资产减少损失。综上所述,贷前阶段要重视行业分析,要善于把握介入客户的时机。对存在风险隐患应当充分揭示,要重视风险与收益的平衡。要充分评估客户在行业中的竞争及抗风险能力。经营机构业绩考核压力再大,也应明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预计收入的利息再多都抵不过本金的实际损失。
授信审查防范企业多元化投资,
涉足房地产等高风险行业
在大部分民营风险客户中,常常主营业务正常,由于实际控制人追加高收益高回报,从事多元化经营,涉足于不熟悉的高风险领域(如房地产、煤矿、矿山、期货等大宗交易等),挪用公司正常营运资金,导致主营业务资金枯竭,难以正常经营产生风险。集团公司通常多元化投资,特别是涉足房地产等高风险高杠杆需要高流动性支撑的业务板块,则往往统一调配下属企业资金。如果集团公司出现资金流动性问题,势必将风险传导至各下属企业。如某酒店大额不良贷款,金叶珠宝不良贷款等。金融机构办理授信业务应当回归贷款本源,即主要调查“谁来借钱、借钱用来做什么、用什么钱来还、怎么还”的问题上来。穿透集团企业、关联企业全面评估贷款的风险。同时在授信后管理上需将集团的整体风险纳入监控范围。在金融机构开展的保理业务、全程通业务等,均具有担保、强监管的特征。而此类业务中有个别客户,为挪用资金掩盖风险常常采取各种手段来逃避监管,让银行风险防控措施流于形势。若银行未能严格遵守贷后管理规定,做好贷后过程管控,将潜藏大量风险,给银行带来巨额损失。从近年来金融机构新发生的问题贷款看,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存在企业风险暴露前贷后检查报告不全面,预警信号处置不及时或者不认真调查的问题。企业已经出现财务指标异常,经营机构没有认真分析,不揭示风险不采取措施,对于预警系统推送的预警信号也不引起重视,最终风险暴露后回顾客户经理的贷后管理情况,大多与平时疏于履职有关。认真及时处置预警信号往往可以在风险化解中抢占先机。
关注多头授信
部分企业在经济上行期,为扩大产能,通过融资进行盲目改扩建,后遭遇经济下行,新增产能市场无法消化,投入资金无法收回,同时因过度债务,财务成本高企,企业为解决资金压力借入小贷或民间借款,进一步推高财务负担,导致资金链断裂。
破除明星企业误区
从近年来风险暴露的情况来看,诺奇股份等上市公司或关联企业陆续出现风险隐患,表明大型国企和上市公司在经济下行期并非是风险的天然避风港。而往往这部分顶着“光环”而生的企业授信金额大,一旦出现风险不易立即撤退,对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冲击很大。所以,对大型国企和上市公司的授信管理不能放松,发现有风险端倪要认真对待,仔细排查,不能凭主观麻痹大意。当前国内经济尚未走出低谷,外部风险事件频发,严峻的形势下要求金融机构的风险化解快速高效。在问题贷款处理过程中,灵活采取包括重组、现金清收、债权转让、资产处置、担保代偿等多种措施化解风险。风险化解的时机稍纵即逝,抵押物被查封、企业成立债委会要求不抽贷不压贷、企业在金融机构账户和资金被冻结、企业转移资产金蝉脱壳等都会对金融机构化解风险造成障碍。所以,化解风险动作要快,一旦形成处置决策须立刻落实。
金融机构应高度关注上述几点重点风险隐患,在贷前调查、贷款发放、贷后管理中均严格按照要求,加强风险防控,防范信贷风险。此外,为提高信贷人员的从业水平,应定期进行分析培训,提高从业人员行业政策敏感性,对行业性风险提前预警,及时采取加固减退的措施。
来源:信贷风险管理、编辑、排版丨仝金贝
转自:金融风控研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