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科法斯】电动车金属的繁荣局面能否持续?

2021-08-06 16:37:01 来源:中国供应链金融网

电动车制造中,锂、钴和铜等金属材料的使用是当前汽车行业革命的核心。这些金属如今已成为制造电池不可或缺的材料,严格的法规、政府的支持政策以及某些地区电动车使用量的增加,促使这些金属的需求猛增。尽管目前电动车市场份额仍然不是很大,但供需失衡导致这些金属的价格一路走高。在最新的分析报告中,科法斯预计,未来两年内这些金属的价格趋势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虽然高昂的整合成本促使人们开始研发替代技术,但无论是更改电池配置,还是采用氢气作为替代能源,短期内都无法减轻这些金属的需求压力。不过从长期来看,随着各国在新一代汽车制造方面展开激烈竞争,这些举措可能会改变当前状况。

金属对电池生产必不可少,因而受益于强大的结构性趋势

全球电动车市场份额持续增长, 相比 2019 年的 8%,2020 年增长至 13%。根据国际能源署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的数据:

·      虽然 2020 年汽车销量下降了 6%,但由于欧洲对电动车需求强烈,电动车销量增长了 41% 。

·      2021 年第一季度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 41%,预计全年销量将增长 70%。

此外,包括欧洲在内的一些市场将在 2035 年前彻底禁售内燃机,为电动机的发展扫清障碍。

这一趋势使电动车的金属需求面临压力,包括:锂、钴、石墨、镍、稀土元素、铝和铜。电池制造需要使用几十甚至上百公斤金属,尤其是铝,占所用金属总重的一半左右,其次是铜、石墨和镍。

由于重量较轻,具有出色的防撞特性,铝不仅用于制造电池,还用于制造底盘或内饰面板等车辆部件。铜同样是生产电池的关键材料,同时还被电力供应商用于开发新的供电网络,以适应汽车电气化和这种全新的电力需求。

供不应求,生产和价格面临压力

科法斯预计,2020 年至 2021 年,镍、铝、铜的价格将分别上涨 34%、25% 和 47%。另外,科法斯预计 2020 年至 2050 年这几种金属的需求将出现大幅增长。其中,电动车对于铜镍需求的年增速将分别达到 9.9% 和 11.8%。

这些金属的主产地包括刚果民主共和国 (DRC)、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智利和俄罗斯,这些国家纷纷修订开采法规,以从中获取更多利益,同时强化环境法规,保护当地环境。

采矿和金属制造公司面临巨大压力,迫切需要改善供应,应对上述趋势。

科法斯预计,这些公司将增加资本支出,推动业务增长,同时也将面临短期挑战:需要展现强劲的盈利能力。由于 2020 年初爆发新冠疫情,金属需求出现下降,价格随之下跌,加之各种封锁措施,使该行业遭受重创。当时经济前景黯淡,公司纷纷削减开采和增产预算。

减少金属依赖性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

电池制造商及其客户正在努力减少对钴的依赖,同时努力寻找替代能源。氢气被公认为理想之选,能够降低行业的整体成本和环境负担。但科法斯认为,如果没有政府强有力的激励政策,未来十年中,氢气并不会带来革命性改变。

此外,电池生态系统内的公司(包括汽车制造商等最终用户)预计短期内不会采用氢气作为替代能源,因为这些公司为遵守监管机构的法规,在电池上投入了巨资。

采取回收利用和循环经济等其他措施,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虽然推广电动车旨在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但和任何矿物开采一样,金属开采无论对环境还是社区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在刚果民主共和国,森林砍伐和童工现象十分普遍。电动车革命要做到实至名归,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电动车销量高达数百万,因此回收利用将是未来几年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许多公司争相发展该领域。钴和镍的回收相对成熟,总体回收率为 60%,但锂的回收率很低,总体回收率仅为 1%。因此,回收利用,尤其是在改善废物管理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相关资讯

立足“国家所需” 竭尽“光大所能” 光大银行以有力举措助力稳住经济大盘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作者:本报记者 孟扬 见习记者 张冰洁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召开...

聚焦金融科技如何助力长三角地区经济复苏,华瑞金融科技沙龙首期成功举办

6月11日下午,由上海华瑞银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与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华瑞金融科技沙龙”系列沙龙(...

平安银行蔡新发:“AI+T+OFFLINE”新模式 为新市民提供有温度的金融服务

文 | 记者 陈美琪来源 |《贸易金融》杂志 2022年4月刊—访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 蔡新发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 蔡新发前不久,银保监...

【科法斯】重磅!《2022中国企业付款调查》出炉

“科法斯发布2022年中国企业付款调查报告:部分行业的逾期付款时间延长,信用风险上升”根据科法斯发布的《2022年中国企业付款调查》[1],2...